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113年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113年


杏璞情緒轉運站x情緒化怎麼說 情緒初探養課程花絮

  • 發佈日期:2024-06-03
  • 照片說明文字文字說明

    講題:情緒教養初探
    講師:廖璽璸醫師
    地點:安之講堂
    學齡兒童家長情緒教室第一堂課『情緒教養初探』,由兒童專科醫師廖璽璸開啓序幕,教大家認識情緒教養,教養價值,及教養的真諦。
    廖醫師請現場參加的家長們試著靜下來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最希望孩子擁有的最重要特質是甚麼?
    是成績好?是功成名就?還是平安健康?
    事實上多數家長的回答是善良,具同理心,負責任,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美國的調查裡,"具有責任感"是家長最想要孩子具有的特質,而情緒教育(SEL)是能達到家長心目中種種美好特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為了更深入了解情緒教育如何影響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有必要從"頭"說起。從腦科學說起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家長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若能了解情緒教育對腦部構造的變化有很重大的影響,自然會毫不猶豫地去做---這就"內化"了情緒教育的價值。一旦價值形成,所作所為就會以此為依歸,無須再耳提面命,無須各種教養技巧了!
    常見的孩子狀況,莫過於拖拖拉拉、功課難以即時完成、晚睡,而晚睡意味著明早起不來;又兼以孩子正值成長期,睡眠十分重要,若是因此而長不高……家長心裡既擔心焦慮,又因屢勸不聽,火氣直上…,這時候家長就會變身成為十點鐘家長。
    廖醫師在課程上教導大家使用「我訊息」來引導孩子,在還沒有受過情緒教養啟蒙的家長最常用的就是『你訊息』,
    你訊息:[你就是拖拖拉拉,明早起不來,睡眠不夠長不高,看你怎麼辦?]
    孩子:[長不高是我的事,又不會怎樣?]-----本能的防禦回答

    我訊息:[我很擔心睡眠會影響身體健康與成長,我希望寫功課的效率可以更好。]
    在沒有了對【你】的指責,但卻道出家長的心情與期待,孩子應該是感激多於怨懟吧!

    提醒大家,切莫不要因為要求孩子達到自己的教養目標而犧牲了親子關係。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