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最新消息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最新消息


第一梯次嬰幼兒情緒教室-第六堂課

  • 發佈日期:2017-01-06
  • 照片說明文字  嬰幼兒情緒教室今天進入第六節,由吳美華醫師(吳美華小兒科診所負責人)主講「別躲呀!--害羞與退縮」、與吳郁青醫師(吳美華小兒科診所醫師)主講「不再那麼單純了!--羞恥感與罪惡感」。
      首先,吳美華醫師提到上次課程探討的嬰幼兒情緒發展流程中,由"滿足"發展出"愛";"挫折"導致"憤怒";而"對環境改變的知覺"會引導至"焦慮"!而今天的議題"害羞"是與"焦慮"有很深的關係!可以說"害羞"是對陌生的人或環境的焦慮而導致的自覺情緒!!它不是要被矯正的異常,而是一種"特質"!
      可是如果沒有被察覺,適當引導,害羞兒會退縮,學不到社交技巧、解決衝突的能力,人際關係不好,內心會寂寞孤獨,甚至有時會憤世疾俗或攻擊別人!到成人時,會有很多問題!但是害羞兒較有觀察力、同理心、想像力、創造力,是他們的優點!害羞兒有不同型態,最多的是"天生小心翼翼型"!而引導害羞兒擴展人際,面對心理的不舒服,有很多技巧!但最重要的是--「要以孩子的利益為利益;要當孩子的安全基地;在"強迫"與"過度保護"間取得平衡」!
      緊接著,由吳郁青醫師告訴大家--「人都會犯錯」,犯錯後情緒主要有兩者:一為感到"羞愧",我們多稱這一類為"逃避者",另一種情緒是感到"罪惡感",我們多稱這一類為"改正者"。
      犯錯後感到"羞愧者"的問題源頭為"否定自己",自我形象覺得自己很渺小。因犯錯帶來的壓力及不舒服感極大,所以他們犯錯後會想逃避或消失,採取的行動多為"逃離犯錯的情境",並責備他人讓錯誤產生。因擔憂害怕父母不愛他,對受害者有敵意,並感到生氣。也較易產生絕望,易憂鬱。也因採取退縮的行動多於同情的行動,較無同理心,無法關照到別人。這類小孩的"父母特質"為少肯定小孩正向行為,犯錯時生氣責罵,不就事論事討論錯誤本身而是全面否認小孩。例如:常聽到父母罵小孩你怎麼這麼笨,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等等。
      犯錯後感到"罪惡感者"會注重"事件本身",自我形象覺得縱然犯錯但自己可以讓事情好轉,只是一次決定的錯誤。會"採取行動彌補錯誤",尋求受害者的原諒,聚焦在錯誤本身,採取正向行動減少別人的不舒服,較有同理心。這類小孩的"父母特質"為小孩有正向行為會多加稱讚,犯錯時平靜處理,就事論事,會與小孩討論如何處理並避免下次錯誤。
      父母想幫助小孩不羞愧,可從幾個方面著手。1.了解孩子:當孩子犯錯時是罪惡感傾向或羞愧傾向。小孩會不會被批評就視同大打擊,這類小孩犯錯時就要費點心引導。2.要了解自己:觀察小孩做錯事時你如何處理,是指出行為的後果及為何你不贊成;還是強調你對他失望,他是壞小孩,這樣小孩會覺得你對他的愛會抽離,會錯失兩個訊息即為何如此做不是好主意和該如何做會較好。另外,父母是否給小孩的標準不切實際,將父母的自尊取決於小孩的表現,所以小孩失敗會很生氣。
      了解是否有他人會影響小孩對自己的評價,例如:祖父母、保姆、兄姐。也要努力"稱讚小孩正向行為",讓小孩覺得被愛也值得被愛。父母要教導自己及小孩接受人無法完美到完全不犯錯,犯錯是人之常情,犯錯不代表我就是糟糕的人;要學習犯錯後如何改進。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