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教育類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教育類


喔!我做錯了!是羞恥感?還是愧疚感?--廖璽璸醫師

  • 發佈日期:2017-01-26
  • 照片說明文字  科羅拉州大學做了一個實驗來看看兩歲孩子,如何對同一事件卻產生不同感受(羞恥感與愧疚感)與做法。
    (場景):
      和藹可親的阿姨給了寶寶一個阿姨自己的心愛娃娃玩,然後離開(陷阱是這個娃娃的腳並不牢固)。寶寶玩著玩著,就在腳掉下來之際,阿姨推門進來。這下怎好?兒童發展學家仔細觀察孩子們的反應.他們希望觀察到兩種複雜情緒:羞恥感(shame)與愧疚感(guilt)。
      一類寶寶看到阿姨進來,會弓起身子,背向阿姨,不敢有眼神的接觸;好像很痛苦,希望這事從來沒發生過,也最好不要有任何人發現,簡單說就是試圖逃避。
    另一類寶寶看到阿姨進來,則立刻展示壞掉的腳給她看,並試圖修復,雖然這些寶寶看起來也很挫折,不過直接面對問題時反而顯得舒坦。
      這是怎麼來的?有人逃避,有人面對。逃避者希望事件自動消失,面對者則是想要解決問題。
      逃避者產生的就是羞恥感,面對者則是產生愧疚感。平常若不仔細用腦去想,會以為此二者並無不同。不過在這個實驗裡,充分地告訴我們,不但不同,還大大地影響未來自我的感受。研究也顯示,羞恥感與憂鬱症,成癮與暴怒的發生極為相關。

    <講義內容,請參閱相關附件>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 相關附件:
  • *喔!我做錯了!是羞恥感?還是愧疚感?--廖璽璸醫師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