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情緒教育推廣課程


你的愛,安全嗎?

  • 發佈日期:2021-01-27
  • 照片說明文字你的愛,安全嗎?
    依附(Attachment)關係是指與特定人士強烈的感情連結;尤其是指母子。
    英國精神科醫師約翰鮑比在1920年代末,當他還是住院醫師時就決定要當兒童精神科醫師,因為遠在醫學生志工時期,他遇見一個缺少母親在身旁的青少年慣竊,表現得非常缺乏情感,冷淡且孤立,這引起他的好奇。而另一個7、8歲的小孩則是把鮑比當成自己的照護者,成天跟在他後面,好像是鮑比的影子般,他也陸續觀察到一些長期住院的孩子,在與母親分離後表現出抗議、失望、焦慮與漠然,於是他在1960年代提出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說明母親與孩子的親密連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的重要性是有科學證據的。
    鮑比的研究根基於大量的觀察,時屆二次世界大戰,眾多流離失所,蜷曲在孤兒院的孤兒們,以及為逃避敵軍空襲而不得不與母親分開的兒童,成為鮑比觀察各種情緒變化的資料來源,一開始鮑比說的是:失去母愛對孩子的影響,之後逐漸的推演出依附理論,他的依附理論闡明,這種強烈連結源自於演化所需,因為未與母親產生連結者容易成為掠食對象,並且這種關係若失常,可能導致嚴重的情緒問題。換言之,依附關係不只是生存所需,也是美好生活的起點。
    接著,鮑比的加拿大學生,安妮思沃斯(Mary Ainsworth)出場了。安妮思沃斯用簡單又聰明的陌生情境實驗(strange situation)證明了鮑比的理論,而且還擴展了依附理論的廣度,她的實驗是觀察孩子在母親離開後,如何與陌生人互動,接著觀察母親回來後,孩子如何與重逢的母親互動以及其後兩人如何一起與陌生人再度互動。
    安妮思沃斯根據實驗結果,不但分析出不同的依附型態,還指出依附就是安全堡壘(secure base)!只有依附關係越安全,孩子才越有勇氣離開母親出去探索!
    她還指出發展安全依附關係的重要條件是:母親能不能敏銳地讀出孩子的需求訊號?也就是,父母要用心!!若鎮日惶惶然不知孩子的內心世界,只會像道士灑符水般,不停向四方撒出以愛為名的符水,是無法形成好的依附,有時反成孩子愛的牢籠,而無法向外探索。成人的敏感度(maternal sensitivity)關係著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這與奶一樣重要!
    你的愛,安全嗎?

    你的愛安全嗎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