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情緒教育推廣課程


臺南慈濟高中國小部研習老師及家長回饋

  • 發佈日期:2025-03-31
  • 照片說明文字文字說明

    臺南慈濟高中國小部研習老師及家長回饋

    慈濟講座當天老師及家長的回饋(line的即時訊息)。園長及師父說他們辦了各類講座回應都是冷冷、淡淡的。

    當時聽到是偏理論的內容一度懷疑,但謝謝玞與決策者還是堅持的支持了這場,終於讓大家清楚明白的瞭解-理論課程內容是基礎也是重要的。❤️更感謝廖醫師的大氣同時帶領的優秀團隊為大家設計如此精彩的課程內容~真的是最好的教師節活動啦!

    👍秋媛老師
    情緒這門課程是大人及孩子都需要學習的,情緒需要學習,情緒需要練習,透過今天廖醫生的講座中知道情緒原來在我們大腦裡是半自動的,要先同理情緒,之後在理性,從小學習接納情緒,察覺自己的情緒,長大後可以自己處理的情緒。

    👍子嫺老師
    感言:今天的講座真的讓我受益良多,因為講座讓我知道要處理孩子情緒相關問題時,不是只有單單的一直說理,而是要先由下而上的慢慢解決,從爬蟲腦(調節)>哺乳腦(連結)>新腦(說理)。

    👍黃素眞老師
    感言:今天的 情緒教育講從家庭到學校,廖醫生提到三重腦,讓我認識腦的發育,由下而上,由前到後。原來情緒教育很重要,只有愛是不夠的! 我們要了解孩子需要安撫情緒,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教養,跟情緒做好朋友。

    👍黃素貞老師
    “情緒教養一起來“講座心得:
    今天聽了廖醫師的講述,真是是收穫滿滿,讓我們認識情緒,原來是一門大學問,情緒的發展是由腦部發育而成,有許多專業的基礎理論,情緒存在每一個人身上,重點是大人們必須先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穩定情緒的狀況之下,才能進一步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基本的處理流程是:【先同理再說理】。在同理的過程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關懷與關愛,孩子才能慢慢穩定情緒,讓事情圓滿落幕。

    👍范雅淳老師
    了解到孩子的情緒發展是很早(5-7個月)就已成熟,但我們常常會忽略幫孩子去命名情緒的名稱,讓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偏弱,所以我們要慢慢改變這個思維。
    也學習到當孩子有情緒時,可以讓孩子先冷靜,讓他的爬蟲腦降溫,再去同理他的情緒,並幫他辨認對於這件事的情緒,接著在自己的底線上去跟著討論,而不是完全順著孩子的情緒走。

    💪💪💪家長回應
    1.中班
    感謝學校協助舉辦這場針對日常親子間情緒教養的實用講座,也辛苦老師們特地出動協助照顧孩子,讓家長們能夠專心聽講。希望自己在日常也能好好開始練習講師今天講到的重點:先同理再講理,期待自己和孩子間的情緒管理功力都能更上一層樓。

    2.中班
    我們常說同理孩子們的情緒,以及孩子們的情緒教養很重要,但是我認為對於我們大人更重要,我們要先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適時地去了解自己,然後讓自己成為一個開心的人,才能有開心的情緒去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有開心的心情,在面對很多事情上就比較有理性,然後講話口氣、態度,也都會比較心平氣和。我覺得這是身為父母,我們自己要學習的地方。

    很開心參與這次的講座,透過醫生淺顯易懂的介紹孩子的腦部發展,以及情緒的變化,其實無形中,也是在讓我們大人去了解我們自己,讓我們更有信心成為更好的父母。謝謝慧慈幼兒園,謝謝老師們,謝謝大家,讓我們透過這次講座又學習了不少。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