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法」恰當嗎?
- 發佈日期:2019-08-20
 
把做錯事的孩子關在房間裡的方法稱為”隔離法”.過去曾經盛行一段時間,但是後來因為許多證據顯示,將失控不知如何是好,痛苦爆表的孩子獨自關在房間裡的傷害與體罰並無二致後,因此隔離法也有了新的建議. 1. 盡量用在情節嚴重的時候,例如自傷或傷人.千萬不要為了小事哭鬧,隨便就用隔離法.而且說明時也要清楚,不要讓孩子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可以說:[你太激動了!現在沒辦法冷靜思考,我們在房間裡暫停一下.你想自己一個人待著,還是我坐在旁邊陪你?].當然前提是孩子知道所謂隔離暫停是暫時不做什麼事,也不做討論,但是家長的確知道他需要冷靜. 2. 年紀不能太小,時間不能太久,事後不能沒有討論.年紀太小難以理解”冷靜”是什麼意思.大約3歲以上比較適合暫停隔離.時間上以年齡做依據(3歲3分鐘,4歲4分鐘….),可是每個孩子有氣質差異,家長宜自行斟酌. 3. 不要把隔離法當成處罰,而應著重在同理孩子情緒激動時需要冷靜,大腦才能好好運作.家長也可以趁此機會自己冷靜(家長甚至比孩子還需要呢!).時間到了後,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隔離冷靜,但切記長篇大論.解決問題的討論在大家都心平氣和之後最有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