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107年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107年


「情緒教養的8堂課-海東國小」第三堂課活動花絮

  • 發佈日期:2018-10-15
  • 照片說明文字海東第三堂課活動花絮
      海東國小的「情緒教養的8堂課」今天來到第三堂課,吳詠葳博士/心理師(日安心理健康中心‧心理治療所副所長)利用簡單的五步驟讓學員練習如何變成「輔導型」的父母,建立跟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係。本週介紹「察覺」、「體認」、「同理」前三個穩固基礎的步驟。

    第一步驟:「察覺」
    要先知道孩子的情緒前必須先瞭解自己的情緒。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當面對問題時,我們需要先察覺及辨識到自己當下的情緒。在清楚察覺自己的情緒後(知己),就可以更敏銳的察覺到孩子的情緒(知彼)。

    第二步驟:「體認」
    陪著孩子一起體驗這些情緒,並去體認情緒表達與溝通是建立親子間的信賴!每次的問題都是可以變成一種機會與孩子討論並認可孩子的情緒。

    第三步驟:「同理」
    同理心大家都知道,但怎麼說出為孩子設身處地的那一句話呢?簡單的同理心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與被瞭解。現場透過練習與分享,讓學員熟練同理的技巧。

    處理事情之前都應該先處理情緒喔!本週的「察覺」、「體認」、「同理」的步驟後,下次的課程就可以邁入「標示情緒」和「問題解決」的階段。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