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111年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111年


111年下半年「嬰幼兒家長情緒教室」第二堂課活動花絮

  • 發佈日期:2022-12-05
  • 照片說明文字翁敏嘉臨床心理師在課程的一開始藉由分享自己的經驗以及讓各位家長發表想法來討論本次的主題-害怕與焦慮。
    焦慮和害怕雖然會產生同樣的生理機制,但焦慮是一種對於未知的想像與不安,而害怕則是面臨危險的一種反應。
    孩子從新生兒時期便開始有不安與焦慮,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例如6個月後的嬰兒會產生陌生人焦慮與分離焦慮。了解孩子們各階段面臨的狀況,並知道哪些行為會影響到孩子導致陷入過度害怕與焦慮,都能更有效的協助孩子面對及處理這些情緒。
    從小的情緒教育能讓孩子有正向的發展,藉由情緒輔導五步驟-覺察情緒、體認親密、同理傾聽、標示情緒、設限並解決問題-能幫助孩子面對恐懼和焦慮,避免過度的害怕與焦慮。
    文字說明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