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
:::* 瀏覽位置:首頁 > 教育類
  • 字級選擇
  • 大
  • 中
  • 小

教育類


嬰幼兒氣質與教養--翟敏如教授

  • 發佈日期:2015-05-16
  • 照片說明文字

    嬰幼兒氣質與教養

    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翟敏如教授2015.05.16


      依照1956美國精神科醫生Thomas 和Chess的研究,採用縱貫性研究蒐集多位家庭的資料,而總結嬰幼兒氣質向度共有九種,分別為:
    1、活動量(activity level):動作的多少及快慢。
    2、規律性(rhythmicity):如生理機能是否有規律,例如飢餓時間、睡眠和清醒時間、排泄、食量等。
    3、趨避性(approach or withdraw):對初次接觸的人、玩具、食物或場所的態度是接受或反對。
    4、適應度(adaptability):後續面對人、事、物的接受程度。
    5、反應強度(intensity of reaction):個人反應的激烈程度。
    6、情緒本質(quality of mood):一天中主要的表現情緒,可能是快樂、歡喜、友善;或不快樂、不高興、不友善。
    7、注意力分散度(distractibility):個人的行為容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刺激干擾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8、堅持度(persistence and attention span):個人進行某種行為,面臨阻礙時,是否會持續的努力。
    9、反應閾(threshold of response):引起反應所需的刺激量。

    並從上述的九種氣質向度,分類為3種有顯著意義的氣質類型:
    1、輕鬆自在的孩子(40%):愉快、生物功能規律、接受新經驗。
    2、麻煩的孩子(10%):較不安、生物節奏不規則,情緒表達強烈。
    3、慢吞吞的孩子(15%):大致溫和,對新經驗適應緩慢。

      在幼兒天生氣質上,需要了解家長對於子女教養的配合度,形成幼兒氣質和環境間的適配性,有時適配性是互補的,活動量大的孩子搭配有耐性、彈性的父母,子女亦能有健康的發展。因此家長對於不同氣質幼兒的教養觀念應包括了解及接受孩子的氣質、檢視孩子氣質的弱點,適時調整孩子的行為、檢視自己對待孩子的期待是否合理、針對不同氣質的孩子,檢視及調整自己的教養觀念和方法、最後引導孩子自我瞭解和自我調整等。

    <講義內容,請參閱相關附件>

  •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
  • 相關附件:
  • *嬰幼兒氣質與教養
*回上一頁 *到最上面